中超俱乐部有盈利的吗 中超各球队每年这么大投入

请问中超俱乐部,他们靠什么赢利

按目前为止,所有的中超俱乐部都没有赢利的,都是亏本的。主要经营项目都是靠门票收入,球衣,围巾等俱乐部相关产品销售来维持球队的正常运转。

希望足协出台相关政策,让俱乐部有利可图,让更多的赞助商参与到足球中来,解决俱乐部的赢利问题。

中超各球队每年这么大投入***他们怎么盈利呢

中国俱乐部现在无论买外援还是本国球员相比转会市场的估价都非常贵,尤其是本国球员的溢价极高。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情况,甚至是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影响价格的是供需关系。

对于欧洲和南美外援来说,来中国踢球是要承担极大的防线,包括因为联赛影响力少所以可能面临无法被国家队征召,包括去因为联赛水平低造成技术受限的可能,总之所有球员来中国前可能会思量很多风险,这些风险都是球员来中国踢球的机会成本,这些一定会被加到价格上,这是无法避免的情况,也是一个必经流程。

内援价格高无非是好的内援太少,我估计现在远没有到内援身价的顶端,估计17年国家身价肯定会普遍过亿。就因为有对外援人数的限制,内援成了一个球队下限的保障,高价也是理所应当。就像卡塔尔的矿泉水比油贵一样,脱离消费市场去谈价格就是耍流氓。只要有人愿意买单这个事情就无非对错,再重复一遍,影响价格的是供需关系,这些都是一个合乎市场规律的情况,所在市场不同,无法用欧洲的标准去要求中国市场,等真的中国和欧洲标准相近的时候,那说明中国足球真的崛起了,然而在那个之前必然要经历长时间的不对等投资,这个跟中国其他产业的投资一样,在大面上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谁让你进入的晚呢。你可能觉得有问题,但这就是商业。商人不傻。-你们真以为那些公司投这么多钱傻吗?不光不傻,而且聪明着呢。

足球在中国同样有着广泛的受众,上世纪的火热不表,2015年中超联赛场均上座人数21800人,排全球第七,低于德甲、英超、印超、西甲、意甲、法甲,除了印超球队只有3个月的超短赛程和极少的比赛场次不具参考价值外,剩余联赛均是足球强国,同样按照中超现在的到场球迷增长速度,除了德甲和英超外,剩余联赛很大可能在两年之均被超越。时至今日,影响球迷去球场看球的不是热情,而是座位不够,中超多数球队的场均上座率均在80%上下,之所以没有到100%是因为各地政府都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都会有大量预留位置,包括但不限于:客场球迷和主场球迷的隔离看台、疏散区的看台和一些过大的球场干脆直接限制最高人数,中超至少有一半的主场都是场场一票难求。

平安集团冠名中超的年冠名费只有1.5亿元人民币,对应的是累计9个月的赛程和240场比赛,其中主流真人秀和综艺节目里,《爸爸去哪儿3》5亿,《奔跑吧兄弟》3.38亿,《偶像来了》4亿,《快乐大本营》3.5亿。中超的1.5亿毫无疑问是太便宜了。

2015赛季中超电视转播超过4亿,网络转播人数也在2亿以上,远大于CBA的1.91亿,覆盖人数已为中国第一大体育赛事,最近三年增长超过两倍,预计16年也能保证20%以上的高增长率。其中中超关键场次的收视率均在1%以上,最高接近2%。在亚冠赛场上中超球队的收视率基本都在1%以上,15年亚冠决赛广州恒大淘宝对阿尔阿赫利的比赛两场收视率均在3%以上。

恒大运营俱乐部的5年来,累计投入超过18亿人民币,年均3.6亿。2015赛季恒大中超联赛联赛比赛场均收视率达到1%,仅CCTV转播的的12场恒大的亚冠比赛场均收视率就达到了1.55%,其中13年和15年两年亚冠决赛的比赛,全媒体观看人数均超过1亿人,恒大如果在其他渠道五年投入18亿人民币,绝对无法换来相对应的曝光频次。

所以如果把俱乐部投入的钱想成广告费,这个事情就好理解多了。就现在买高价球员带来的社会关注,性价比远比其他渠道的投放广告来的更快更好,在华夏幸福搞足球前有多少人听说过这家公司?要知道现在华夏在足球上的投入其实并没有高出在其他渠道的投放。

对于大公司来说,这个阶段投资足球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生意,更何况现在中超俱乐部的增长情况,我相信多数俱乐部的亏损会明显收窄,至少也是稳定现在这个阶段。按照中超的体量很难去谈在欧洲超过4000万欧身价的球员,而且可能就中超现在的对抗难度再高差距也不会太明显,所以中超未来外援身价估计也就稳定在2000到3000万欧元之间,极少数3000万欧元以上,但收入还在明显增长,所以亏损幅度未来也不会再太大规模的扩大,很长时间里一线俱乐部的亏损上限应该是能控制在3亿人民币以下,甚至更低。按照现在恒大的数据来看,假设不买3000万欧以上的外援,恒大足球俱乐部甚至能够盈利,即便买了亏损也能控制在1亿人民币以下,一亿人民币换几亿人次的曝光,这种好事去哪找?

同样,除了广告效应外,很多公司之所以投资俱乐部另外一个用途就是政治筹码。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我养着一家你的俱乐部,在地方内有大量受众,这个前提下一定会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比如给你批块地,一部分你建青训基地,剩下一部分你就爱干啥干啥。中超很多地产背景的俱乐部都做过这件事,光那部分的钱就抵上了好几年的投入。这也是为什么有钱的省份俱乐部有钱的直接原因,因为政府有钱,而且政策的变现空间大。

商人是唯利是图的,不要替他们瞎操心。

买球员和搞别的体育投资是不矛盾的。

你们光看到中超俱乐部大规模投资够买球员,殊不知那些买球员最多的俱乐部也是青训投入最大的俱乐部。不信去看看恒大、鲁能这些足校去,硬件放在欧洲不算差的,教练也都是要么国内最好,要么世界最好,只是青训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也要有10年以上,现在看不到结果是正常的,但不能否定这些俱乐部的投入。

同样中超大规模的投资也给中小俱乐部指了一条明路,像绿城就是代表,没钱买球员,也不想太大规模投资,怎么办?搞青训啊,把主要精力放在青训体系上,出来了好球员能留下就留下,留不下也可以卖给豪门赚笔钱维持运作。这点也是在欧洲极普遍的情况,欧洲很多联赛中下游球队都是青训大户,可能培养的顶级球员没那么多,但总是有些稳定的产品出来。

就拿很多人推崇的徐根宝来说,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他能够做的起青训?为什么资本支持?还不是看在足球市场增长潜力大这个最大的前提下。放眼全世界都是如此,即便在南美,现在俱乐部做青训的核心目的还是卖到欧洲赚钱。

说句不好听的,不能赚钱傻逼才搞青训,不信看看意大利本国联赛不景气以后国内青训有多惨就知道了。

我觉得中国足球最理想的发展方向就是双管齐下,一面政府只是鼓励校园足球增加踢球基数,另外一面俱乐部和其他商业性质青训做重点培养。

说回商业角度,我觉得中超俱乐部的收入结构对比欧洲也是很困难的,因为电视台的独特性质中超在转播费上很难有太大的突破,即便视频网站加入也不会有像欧洲那些电视台那么强大的整体够买能力,当然核心也是因为几乎没有海外受众,我觉得这5年80亿可能已经比较接近转播费的顶端,还会有增长空间但是也有限,俱乐部要想在这笔收入上有质的突破几乎不可能。

所以中超俱乐部肯定会摸索其他模式,现在能到可能性最大的就是挖掘广告价值,具体怎么操作只能说看俱乐部慢慢摸索。但这肯定不是对投资的阻碍,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面上赔钱也有人做的生意。

现今中国足球最大的顽疾在足协,但解决足协问题和投资足球本身就不是两件矛盾的事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即便你解决足协的问题,没有人愿意投入照样没有发展前途。

——————END——————

更多体育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冰点体育。


中超联赛直播官网

标签: